安徽都市网
您当前的位置 :主页 > 安徽都市网 > 资讯 > 正文
安庆师大学子赴凤阳 追寻改革足迹致敬榜样
2025-07-26 15:34:50来源:阅读:-

7月15日下午,安庆师范大学数理学院“小岗发展这‘理’有我,科技赋农助力创新”暑期社会实践团,响应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号召,赴安徽凤阳开展主题学习活动。团队先后参观大包干纪念馆与沈浩纪念馆,深入学习小岗村改革历史,感悟榜样精神,为助力乡村振兴汲取奋进力量。

重温“大包干” 感悟敢为人先精神

在大包干纪念馆,团队成员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了六大展厅。开篇展区的黑白照片与人物雕塑,生动还原了“大包干”的历史背景。“过去的小岗村是‘泥巴屋、泥巴墙,泥巴根里没有梁’,穷则思变。”讲解员道出了改革初衷。“秘密会议”模拟场景中,18位农民在油灯下签订“生死契约”的蜡像令人动容。那份按满红手印的契约上朴实的文字——“我们分田到户……保证完成上交和公粮”——重若千钧。物理学专业2024级2班程欣雨同学感叹:“这不仅是对温饱的抗争,更是敢为人先创新精神的伟大实践。”

随着参观深入,展馆色调渐明,展现小岗村从“包产到户”到“三权分置”的制度演进,以及向“农旅融合、产业兴村”的转型。馆内特设的“沈浩同志事迹展”,通过照片、日记手稿等,生动展现了这位被村民四次红手印挽留的第一书记扎根基层、实干担当的感人事迹,揭示了改革精神从“敢闯敢试”到“实干奉献”的传承脉络。

追忆“好书记” 体悟实干奉献情怀

沈浩纪念馆里,褪色衬衫、泥泞解放鞋和密密麻麻的民情笔记,诉说着这位“永远的小岗书记”的六年。展板定格他2004年到小岗的场景:手攥请愿书,立于茅草房前,目光坚定。“这鞋丈量过每块田埂,”讲解员指着开裂鞋底说。为修路,他白天跑项目,晚上蹲工地,把村民送的煎饼塞给民工。影像中,他后裤袋总插着记满“徐家危房”“严家葡萄滞销”等民生琐事的笔记本。物理学专业2024级(2)班汪艺同学深有感触:“曾觉‘乡村振兴’宏大,现知是办妥这一件件琐事。”

复原的办公室场景前,团队成员久久驻足。掉漆的办公桌上,台历定格在2009年11月6日,旁边是半瓶降压药和未写完的《小岗村五年发展规划》。规划图纸上的幼儿园、文化广场等愿景,如今已成为现实。电子留言屏上最新的一条留言——“沈书记,今年葡萄又丰收了,每斤多卖两块哩!”——让成员们真切感受到精神传承结出的硕果。

凝聚奋进力量 立志续写新篇

从石破天惊的“大包干”改革魄力,到鞠躬尽瘁的沈浩赤子情怀,小岗精神在传承中历久弥新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3级(1)班俞浩然同学代表团队表示:“我们将以大包干精神为指引勇闯新路,以沈浩的奉献精神为标杆扎根实践。”此次学习活动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,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,需赓续改革与奉献的精神火炬,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答卷。

(撰稿:杜子涵、吴雨桐 摄影:徐心怡、龙妍、俞浩然)


推荐阅读:
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安徽都市网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